徕卡D或叫徕卡Ⅱ型相机是于1932年2月推出,编号由No.71200起,直至1948年停产,最终编号为No.358650。这个型号是首部配备内置测距器加上可转换徕卡镜头的徕卡相机。Ⅱ系列有黑漆或光滑的银色机身选择。不同之处是省却了慢快门速度、机带扣及测距器的屈光度调节。测距器及取景器之目镜分开约1-1/2英寸,最高的快门速度为1/500。徕卡D是首部备有可伸缩之回片旋钮的量产徕卡相机。
▲徕卡Ⅱ(No.9270*)15.5mm的快门转盘及其下方的凹槽设计、内置黄色反差滤镜的测距仪、机身为黑漆/镍金属
在徕卡Ⅱ投产的十六年间,其基本设计作出了许多改动。早期的相机有一个15.5mm直径大的快门速度转盘安装在半圆拱型的测距器上,这个大的速度转盘正好在顶罩的凹入位置。后来的相机则采用了13.5mm较小的设计,并安装在较为直角的测距器罩上。这直角型的测距器罩并没有为小转盘而设的凹入位置。
早期的相机偶尔会配备内置的黄色反差滤镜,以助对焦。在编号111450的相机,一个大直径的底盘上锁针取缔了3mm小直径的针。后期的相机都能呈现Ⅲ系列的特征。No.247599 (1937年)的黑色镍金属徕卡Ⅱ相机,有一个屈光度调节器的螺丝孔及凸轮式A-R控制杆。测距器顶罩虽为Ⅲ系列而设,但却给Ⅱ系列采用了。
黑色镍金属及全银之Ⅱ系列均为专家所熟悉。然而,笔者却未见过配以银色金属之黑色相机。工厂纪录显示仅有450部黑色型号在1938-39年间完成,相当肯定它们都是装上了银色金属硬件。
战后的徕卡Ⅱ型号显示了一组有趣的装配:No.356662(1947-48年)的相机是基于Ⅲ系列的机身,有金属片覆盖着慢快门转盘的位置,机带扣及在目镜上的屈光度调节的位置杆……这些特性原本是在1933年的徕卡Ⅲ(F)才推出。
▲纽约产徕卡Standard转换徕卡Ⅱ相机(No.355421)快门转盘前金属片、凸轮式A-R杆、相机带扣、目镜上的屈光度调节杆
-以上文字内容摘录自"Leica-An Illustrated History"中译本《探索徕卡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