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簧式徕卡马达在1938年正式推出,代码编号MOOLY,可以使用在短基座长度的螺口相机上。MOOLY安装在徕卡相机上像普通的底板,通过一个额外的传输臂连接到快门释放上。
▲徕卡Ⅲa Gold(No.207064)可见配件MOOLY(No.3094)
▲徕卡Ⅲa Gold(No.207064)可见配件MOOLY(No.3094)
▲徕卡Ⅲa Gold(No.207064)可见配件MOOLY(No.3094)
▲MOOLY额外的传输臂
盘簧在拉紧状态下,MOOLY可以推动12帧,马达释放通过前释放杆或底部安装的快门线。早期的马达通过正面的1-2控制开关来设置每秒曝光一或两次。后期的马达移除了这个开关同时固定在每秒2次曝光。
▲MOOLY(No.216)可见释放杆、1-2控制、三脚架插口、FINOT快门线和滚花保护盖
最早的盘簧式徕卡马达,例如No.107、No.111和No.113,在其刻字“o”字母下方都有双划线。笔者认为,这些有可能是徕卡在正式投产前生产的一些测试版本。
仔细研究这一时期的文献可以发现在MOOLY发展中有趣的细节,产品的一个早期的宣传信息中有表明,在产品开始生产时还被认为是不成熟或不精确的,这些信息出现在1938年5月徕卡摄影(Leica Photography)的文章。这篇文章没有提到一个额外的传输臂连接MOOLY到徕卡快门释放按钮上。图中显示的未编号的MOOLY似乎是跟相机内部联动的,这可能是一个预生产的MOOLY用来测试评估的,以及徕卡韦兹拉尔尚未确定耦合机制的设计。这种跟相机内置联动的马达并未成为标准版本,直到MOOLY-C设计为可以使用在较长底板的Ⅲc、Ⅲd相机上。
▲带内置联动的未编号MOOLY,摘自1938年5月的Leica Photography
MOOLY-C的存在少有人知。一小批次这种马达在1941年生产,编号3495-3546。大部分的MOOLY-C编号在5000-5700之间。镀铬的似乎仅限于5000-5200,灰色涂装的在5200-5300,黑色的在5300-5700,均在1940-1949年间交付,档案记录中未提到涂装及类型(带不带K刻字)。据笔者了解,徕卡韦兹拉尔原厂手写记录这些徕卡配件的付运手册并不是官方正式编录。MOOLY-C仍然是那些少于800生产数量的徕卡配件中最难以捉摸的一款。
▲徕卡ⅢcK(No.391190)可见配件MOOLY-C(No.5172)
▲徕卡ⅢcK(No.391190)可见配件MOOLY-C(No.5172)
▲徕卡ⅢcK(No.391190)可见配件MOOLY-C(No.5172)
▲黑色MOOLY-C(No.5641)
MOOLY-C基本上是一个装在较长外壳上的短基座马达。短基座马达外壳(黄铜外壳)被切断加长到较长的尺寸,会存在有切割和焊接的痕迹以及一个月牙形的垫片。
▲左图在字母“W”和“K”处可见焊接痕迹;右图为MOOLY-C上月牙形的垫片
MOOLY-C和相机之间的内部连接通过马达上一个斜向挂钩来跟相机上的扁簧接合。在安装马达情况下,通过按压相机快门释放按钮来影响马达挂钩和相机弹簧的接合,在使用不谨慎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挂钩断裂。
▲图中可见MOOLY-C上的斜向挂钩
-以上文字内容翻译自"Leica-An Illustrated History Volume III - Accessories"